山东高校档案管理专业委员会
     首 页  特 载  学会介绍  规章制度  政策法规  业务建设  学术交流  简报与出版物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内容搜素
友情链接
· 山东省教育厅网站
· 山东档案信息网
· 国家档案局网站
· 中国档案资讯网
· 山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会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档案工作分会
    当前位置: 首 页 » 正文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第一届理事会2016年吸收团体会员和增补人员
《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解读(5~6)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30日  点击次数:

第五条出卖或者违反国家规定转让、交换以及赠送档案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本条是关于单位或个人出卖或者违反国家规定转让、交换以及赠送档案的行为适用的处分种类和幅度的规定。

本条所称的“出卖”档案,指的是《规定》第二条规定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出卖属于国家所有或者不属于国家所有但保存在各级国家档案馆的档案,与《档案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禁止出卖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十八条第一款“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出卖”相比,无论行为主体还是档案的范围都有所不同。而且,此处的“出卖”行为也不包括《档案法》第十六条规定的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的所有者,向国家档案馆或国家档案馆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的出卖行为。

关于档案的“转让”,《档案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资产转让时,转让有关档案的具体办法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因资产转让需要转让有关档案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1998年3月5日,国家档案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联合印发《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档发字〔1998〕6号),规定了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中的档案处置办法。但是,除上述情形之外的档案“转让”行为是否符合国家规定,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具体的办法予以规范。

关于档案的“赠送”,现有的档案法律法规并未涉及。《档案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档案复制件的交换、转让和出卖,按照国家规定办理。《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各级各类档案馆以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为了收集、交换中国散失在国外的档案、进行国际文化交流,以及适应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等的需要,经国家档案局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据职权审查批准,可以向国内外的单位或者个人赠送、交换、出卖档案的复制件。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规范的是档案“复制件”的赠送行为,而不是档案本身的赠送行为。因此,判定档案赠送行为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同样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具体的办法予以规范。

行为人违反上述规定,除依据《规定》予以处分外,还要承担相关的行政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违反《档案法》和本办法,造成档案损失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根据损失档案的价值,责令赔偿损失。《档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擅自出卖或者转让档案的;倒卖档案牟利或者将档案卖给、赠送给外国人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企业事业组织或者个人有上述行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本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征购所出卖或者赠送的档案。

本行为的构成:

1.本行为的主体是《规定》第二条规定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单位作为本行为的主体,需要追究行政纪律责任的,对负有领导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个人作为本行为的主体,需要追究行政纪律责任的,对实施以及指使他人实施出卖或者违反规定转让、交换以及赠送档案的行为人员给予处分。

2.本行为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3.本行为侵害的客体是档案。

4.本行为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出卖或者违反规定转让、交换以及赠送档案的行为。

按照本条规定,出卖档案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转让、交换以及赠送档案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关联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十六、十七、二十四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十八、二十九条

3.《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4年7月7日总第2631期 第二版)

第六条利用职务之便,将所保管的档案据为己有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本条是关于单位或个人利用职务之便,将所保管的档案据为己有的行为适用的处分种类和幅度的规定。

本条与《规定》第三条相衔接。《规定》第三条针对的是将“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资料”据为己有的行为,本条针对的是将“档案”据为己有的行为,上述两条相互呼应,能有效避免单位和个人将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资料或档案据为己有,有效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

本条所称的“保管”,既包括在档案室、档案馆或其他档案集中保管场所进行的永久或定期保管的档案,也包括在档案管理、利用等情况下临时保管的档案。比如,在档案借阅、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符合《规定》第二条规定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利用职务之便将档案据为己有的,应当按照本条规定进行处理。

本条所称的“据为己有”,是在永久、定期或临时保管条件下的据为己有,应与《规定》第三条中的“据为己有”相区分。一般来说,负有保管义务的单位或个人,利用职务之便,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致使档案脱离正常保管场所超出合理时间的即应当认定为本条中的“据为己有”。

本行为的构成:

1.本行为的主体是《规定》第二条规定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不限于负责档案保管的档案工作人员。单位作为本行为的主体,需要追究行政纪律责任的,对负有领导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个人作为本行为的主体,需要追究行政纪律责任的,对实施以及指使他人实施非法占有的行为人员给予处分。

2.本行为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3.本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档案管理秩序和国家档案利益。

4.本行为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将所保管的档案据为己有的行为。

按照本条规定,《规定》第二条规定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利用职务之便,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致使永久、定期或临时保管的档案脱离正常保管场所超出合理时间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关联法规

《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第三条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4年7月10日总第2632期 第二版)

 

« 上一篇:《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解读(1~2)
» 下一篇:《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解读(13~14)

check_website_is_ok,made by zheng_guang_yu,Do not delete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电话:0531-88366069
邮箱:sdgxda@126.com   联系我们
? 2014 山东高校档案管理专业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